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82篇
  免费   2425篇
  国内免费   926篇
教育   45411篇
科学研究   20068篇
各国文化   31篇
体育   3025篇
综合类   3370篇
文化理论   59篇
信息传播   826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256篇
  2022年   975篇
  2021年   1567篇
  2020年   2007篇
  2019年   1762篇
  2018年   1181篇
  2017年   1238篇
  2016年   1689篇
  2015年   2191篇
  2014年   4537篇
  2013年   5342篇
  2012年   6715篇
  2011年   7031篇
  2010年   4819篇
  2009年   4285篇
  2008年   4851篇
  2007年   5978篇
  2006年   5684篇
  2005年   4575篇
  2004年   3838篇
  2003年   3277篇
  2002年   2451篇
  2001年   1850篇
  2000年   970篇
  1999年   383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6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本文通过对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的叙述,认为总量许可证管理必须成为我国今后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并对如何加强总量许可证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2.
就体育院校图书馆期刊管理工作创新的内容与方法,从四个方面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3.
Patents Court   《RPC》2004,121(22):843-885
  相似文献   
84.
篮球运动历史沿革中多样性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史实,对篮球运动历史沿革中的多样性创新现象进行分析,提出创新的目标是提高篮球运动的社会适应度,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意义在于为审视篮球运动发展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促进篮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8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教师则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传统的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健美操教学已不能充分体现当今的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以期为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86.
速滑课超前准备教学程序在篮球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速滑课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会速度滑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篮球课中运用超前观念,将速滑课超前准备教学程序改革实验研究结果的内容与方法应用在篮球课教学中进行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7.
文章通过对高校校园武术文化内涵和特征的剖析,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如何培育和正确引导这一文化现象,以期促进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88.
素质教育思想观念与高校体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针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分析了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探析了体育与素质,高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以及高等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以此作为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与构建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9.
论编辑出版业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江星 《编辑学报》2002,14(5):325-326
在探讨编辑出版业人本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实施人本管理的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90.
The National Literacy Strategy (NLS) was introduced by the government in the wake of the hotly debated issue of falling educational standards in the UK. All schools were required to adopt the NLS Literacy Hour unless they could show their preferred programme would result in raised levels of achievement. My experience of delivering the Literacy Hour has been a process of adaptation to the needs of my pupils, who are drawn mainly from groups whose language backgrounds differ from that which is dominant in school. I have found that the requirements of NLS, together with many of the commercial resources used to teach it, are not appropriate for pupils from these groups and a question arose: is it the pupils who are in some way deficient or is it the approach and the resources being used? This article takes a case study of the use of a commercially produced resource to explore the model of language implicit in NLS, the kinds of resources it generat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is creates failure in pupils from different language backgrounds. It then considers the New Literacy Studie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an alteration in our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